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田野艾草香。夏日时分,走进建安区张潘镇焦庄村的艾草基地,一股清香扑面而来,成片的艾草长势喜人,微风拂过齐腰高的成熟艾草,散发出阵阵清香。机器在田间来回穿梭,农户们正忙着收割着艾草。昔日到处可见的艾草,如今成了焦庄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“神仙草。”艾草又称艾蒿,植株有浓烈香气,是常用中草药,亦可以食用。因为艾草广泛的市场前景,焦庄村党支部积极引导鼓励焦庄村村民逐步退出种植玉米、小麦等传统农作物,大面积种植艾草等中药材,帮助群众脱贫致富。
经过这两年的种植,目前我们村已种植艾草200多亩,每亩地收益可达到3500元左右。年底,合作社以农户土地入股,按照农户50%、合作社50%进行分红,公司针对集体经济控股55%的进行分红,种植管护过程中,优先吸纳入股农户和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。这是一个集艾草加工、生产、储存于一体的厂房。收割晾干的艾草,被工人们放进打捆机器中,不一会就成捆地从出口源源不断地“流出”。焦庄村依托艾草种植,进一步提升艾草深加工能力,拉长艾草产业链条,也让村里不便外出务工的闲置劳动力都有了挣钱的门路。今年64岁董爱菊,一直赋闲在家,如今她在艾尔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,增加了收入,而且还能照顾家,董菊花特别满意。董菊花说:我家的地都流转出去了,出去找活干,年龄大了,也没人用,我就来地里干点活,活不重,离家近很方便。种植规模上去了,可这么多艾草该如何转化为经济效益?该村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+工厂+实体经济店”的扶贫模式,就地消化农民种植的大部分艾草,解决了村民种植艾草的销路之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