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草种植是重要的中医药战略性资源之一,艾草种植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。近期在南阳市举行的“打造艾草行业航空母舰 打响“南阳艾”品牌 南阳艾草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胜利会议”圆满结束,副市长刘树华说,南阳作为“医圣”故里、中医药大市、生态大市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,在国家建设“健康中国”的大背景下,有条件也必须发挥优势、抓住机遇,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产业,推进“健康南阳”建设,以满足人们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。
近期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出台的《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(2017—2020年)》提出,“通过引导百家药企在贫困地区建基地,发展百种大宗、地道药材种植、生产,带动农业转型升级,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。到2020年,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,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。”随着中药材产业扶贫力度加大,种植面积扩大,中药材的品质、质量、规范化种植也愈加受到关注和重视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认为,目前大多数农户在种植药材时照搬农业高产模式,种植中药材犹如农作物,大肥大水外加农药,不仅导致药材农残超标,还带来药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危机,中药材品质的下降更是影响了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,损害了中医药信誉。他认为,当前亟须探索符合中药材自身生长规律的种植方式、模仿适应的生长环境和条件,形成中药材自身仿生栽培模式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国中药材种植中的根本问题,满足今后中医药发展的巨大需求。
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,艾草作为艾灸、艾养生产品等原料需求持续增加,艾草种植面积越来越大,对品种的需要也在不断提升,迫切需要优质的艾草,但是科研难度高、投入大,市场竞争力度大,却制约了很多企业、公司的投入,致使品种未经评定,却还在售卖中,产生了一系列质量问题。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多方配合发力,尤其是需要国家持续性的政策鼓励,在全市内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研究,并由地方政府发挥“主脑”监管作用。为了更好的整合南阳艾草产业资源,规范行业管理,做强做大南阳艾草产业,打响“南阳艾”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