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阳市奋力打造全球中医圣地、全国中医高地、全国中医药
发布时间 2022-11-24

▲美丽南阳城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、仲景文化发源地、中医药文明重要发祥地。近年来,南阳市紧紧抓住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大好机遇,创新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,进一步打响仲景文化品牌,奋力打造全球中医圣地、全国中医高地、全国中医药名都,推动南阳中医药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。中医药事业:市、县、乡、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,全市共有75家中医医院、737家中医诊所,中医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0361张;中医执业(助理)医师10045人,每千人口中医执业(助理)医师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;100%的乡镇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、85%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。中医药产业:全市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,种植面积190万亩;南阳艾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%以上;拥有以宛西制药、河南福森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55家,其中获得GMP认证的中药企业30家;建成9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(区);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。中医药文化: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底蕴厚重,老百姓有信中医、爱中医、用中医的良好传统。医圣张仲景奠定了南阳在全国中医药界的历史地位,医圣祠成为仲景文化展示交流的窗口;成功举办了15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10届仲景论坛。牢固树立“项目为王”理念,精心谋划50多个中医药重点项目,全力推进六大标志性工程。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程 2021年12月,张仲景国医大学新校区建设正式开工。围绕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,成立以张伯礼院士牵头的专家咨询组,奋力打造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高地。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 依托市中医院,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合作共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。该工程被纳入国家第三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。2022年7月1日,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正式挂牌,全面推进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在人才、专科、技术、品牌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,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度居全省该批项目第一位。医圣文化园工程 以医圣祠为核心,着力打造集文物保护、收藏展览、文化交流、中医诊疗、研学体验、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文旅综合体。该项目于2020年7月启动,总投资56亿元;一期工程占地432亩,于2021年12月全面开工建设,目前中轴线主体建筑已全部封顶;按照计划,一期工程将于2023年5月12日开园。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工程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70亩,一期工程占地196亩,投资12亿元,设计床位1500张,总建筑面积21.5万平方米,于2021年12月开工,截至2022年9月底,累计完成投资1.58亿元。张仲景实验室建设工程 依托张仲景国医大学、市中医院、宛西制药等,整合全市高校科研资源,筹建张仲景实验室,争取纳入河南省重点实验室。艾草产业园建设工程 在卧龙、社旗、南召、高新区建设4个艾草产业园,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集聚。其中,卧龙艾草产业园南区项目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;社旗艾草产业园一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;南召县艾草产业园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;高新区仲源艾城已有120家艾草企业入驻。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区,推进新野、内乡、镇平、方城、唐河5个县中医院项目建设,立项50家乡镇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中医馆建设项目。打造龙头中医院,规划建设市中医院“一馆六院多中心”。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 组织开展“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活动”,为“一老一少一残一优抚”等重点人群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,目前已签约400多万人。配套开展经方培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工作。联合中国信通院同步开发App软件,建设共享药房,实现免煎配送,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,解决老百姓看病贵、看病难问题。这一做法被省卫健委全省推广,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相关文件中采纳。实施中医药科研创新工程 通过省部共建、成立分中心、合作共建等方式,搭建多层次科研平台。全方位、多渠道弘扬仲景文化,打响仲景文化品牌,守好仲景文化的“根”和“魂”,擦亮南阳城市名片。
▲第三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启动仪式现场
打造节会品牌 成功举办15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、10届仲景论坛、5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,取得办会实效。弘扬仲景文化 将张仲景诞辰日所在周设立为仲景文化宣传周,策划举办医圣拜谒大典;设立张仲景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基地,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;创办“中医药文化夜市”,深受群众欢迎。加强仲景文化交流 张仲景博物院被列为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、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基地;在市中医院开设南阳市中医抗疫国际远程医疗中心,充分发挥仲景经方在抗疫中的优势,将中医药文化传播至海外,进一步宣传推介南阳中医药。将中医药产业链作为全市支柱产业链,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,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。实施宛药振兴计划,打造“宛药经济走廊” 依托“两山两源”中药材资源优势,在淅川、西峡等地布局种植基地;申报“国字号”标志,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;建成2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28个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、8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、5个定制药园;打造龙头中药企业,开展新药研发、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,促进品种、药号、技术、渠道等资源向优质优势企业集中。
▲南阳国医仲景代表南阳艾亮相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
实施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,打造“世界艾乡” 南阳艾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,“世界艾乡”品牌正在打响。“南阳艾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;加强产业链建设,研究解决艾产业标准体系、品牌创建、质量提升等问题,全市19家艾草企业获批药品生产许可证。实施“中医药+”计划,培育健康产业新业态 推动中医药与健康旅游、养生养老结合,开发特色药膳产品、中药保健饮品等;建成9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(区);利用南阳市东北和西北区域优势资源,规划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、卧龙区紫山麒麟湖、鸭河3个中医药康养片区,建设宜居、宜养、宜游的中医药康养综合体,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