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医圣故里如何建成中国*大艾草基地和全国*大艾制品电商产业带
发布时间 2023-01-10
河南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,也因“天然药库”“世界艾乡”闻名遐迩。
当地流传着“家有三年艾,不求郎中来”的老话,发展“艾制品”的历史是不少当地人信手拈来的故事。
从地头随处可见的“野草”,到保健品中的“网红”,如今,电商风潮来袭,艾草产业的潜能被再度挖掘。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,目前南阳已成为中国*大的艾草基地,种植面积超过24万亩,种植产值超过7.2亿元。同时,全市艾草种植、加工、电商企业约3000家,电商交易额超80亿元,达到全国市场70%以上,悄然成长为全国*大的艾制品电商产业带。 “以前做饲料喂猪的艾秆,现在加工成了‘泡脚药包’,不仅网上热销,价格也翻了好几倍,很多农民都跟着致富啦!”日前,南阳某艾草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个地道的“艾乡人”从去年开始将销售重心转移到电商平台,目前日均能够达到1000单。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,“艾草触电”已成了有趣的产业图景,众多“艾制品”商家正在“飞速筑巢”各类电商平台,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有机会体验到这种传统又现代的保健方式。
“下了这个坡就是以前的家了,耕地也都变成水了。”在丹江口水库旁的淅川县九重镇桦栎扒移民新兴社区,记者见到了南阳某艾叶有限公司总经理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,南阳淅川县先后动迁40万人,被冠以“中国水利移民第一县”;而九重镇又因地处“南水北调”中线工程的起点,被称作“渠首”。作为移民大军中的一员,张永红和不少村民一样,在搬迁时遭遇了对未来的迷茫。
“2011年中线工程二期动工我们就开始搬了,当时都不知道以后做什么,后来不少朋友告诉我,南阳的艾草做得非常好,很有前景。”该总经理说。 在外打拼多年,*不缺的就是闯劲和钻劲。“第一年种下去光除草就花了几十万元,艾草娇贵,‘怕旱又怕洪’,第二年地里都装了排水设施,又打了深水井,产量和收益才上来。” 张永红种的艾草经过收割、晾晒之后,一部分做成艾绒,一部分做足浴包,这些工作都由村里的“移民”完成。从2018年起,他将自家艾草初加工产品放到拼多多上销售,并自学摄影、修图等技能,一人身兼运营、客服多职。 现在,他*大的梦想就是扩建加工厂房,搞深加工,通过电商平台把自家品牌做起来。